本帖最后由 健康石柱 于 2024-10-21 17:03 编辑
近日,市民王先生和家人一起去了广东游玩,刚回到重庆,就开始发热,体温高达40℃,咽痛、全身酸痛明显,自服了一些感冒药后症状依旧不见好转,全身酸痛反而更明显了,身上还出现了一大片瘀青。西南医院感染病科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得知对方去过登革热流行的广东地区,且被蚊子咬过,最终确诊王先生患上登革热
昨天,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感染病科于近日收治了两例登革热患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月15日发布最新一期登革热疫情监测信息通报显示,今年10月7日至10月13日,广州全市报告新增437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252例)增加185例,环比增加73.41%。新增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游忠岚表示,登革热已进入高发季,市民出门在外,务必做好防蚊措施,如出现疲乏、厌食、恶心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广州7天新增437例 首现登革热重症
早在2024年9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曾提醒称,今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广东省在进入登革热流行季后,疫情传播风险逐步增高。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广东省新增报告1770例登革热病例,无新增重症病例、死亡病例。
在广州,近期首次报告有登革热重症病例。10月15日,广州疾控最新一期登革热疫情监测信息通报显示,单周新增437例登革热病例,较上一周(252例)增加185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这也是近期广州首次报告有登革热重症病例。
不见面就能传染 发展严重可致死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伊蚊叮咬后传播给人类。登革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城市广泛流行。我国本土病例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游忠岚介绍,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该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我国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经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游忠岚介绍。
需要警惕的是:登革热不见面也能传染主要依靠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随着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增多,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多,特别在境内外登革热流行区出游需要小心感染登革热风险。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 发烧(可达39℃):发烧是感染登革热之后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会感觉十分疲惫,有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肚子疼、腹泻等症状。 “三痛、三红”:头痛、眼眶痛(感觉眼睛冒火)、全身肌肉骨关节痛(腰酸背痛),以及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发病第3-6天时,部分患者会在面部和四肢出现皮疹、发痒等症状, 3-4天后消退。
出血:个别病例在发烧5-8天后出现流鼻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表现。
外出防蚊要记牢 →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在外出特别是去往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和地区时,建议携带好驱蚊液、蚊香、电蚊拍等防蚊用品,旅途中应尽量避免前往树荫、草丛、水池等蚊虫活动区域,如需长时间逗留建议穿着长袖、长裤和浅色衣物,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面积,裸露部位根据情况及时使用驱蚊剂做好防蚊。作为伊蚊孳生的重要场所,应尽量避免在有积水的地方停留。同时须及时清理周围垃圾,减少蚊虫孳生机会。
这些症状赶紧就医 →
游忠岚介绍,登革热发病后要注意休息,注意防蚊隔离,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不过退热之后仍然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住院治疗。“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登革热的康复至关重要 。 出游期间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在当地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回国入境时如有上述登革热相关症状表现,入境时应当及时进行卫生检疫申报,配合海关做好体温检测及排查措施。 回国后两周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涂抹防蚊趋避剂、穿好长袖长裤尽早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自己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一旦确诊为登革热,患者应遵医嘱进行防蚊隔离治疗,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患者的家人、同事和同行人员也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做好防蚊并及时就医。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合理饮食,以帮助身体恢复。同时,应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来源:上游新闻、华龙网、广州日报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