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艾滋病的影响,我们早就终结结核病流行了? 毫无疑问,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比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更容易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从而传染给他人)。同样,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艾滋病的流行与结核病的加速流行有关,尤其是在有效的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出现之前。然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只有在接触过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并从其身上感染了结核菌后才会患上结核病。在结核病非流行国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很少患上结核病。因此,即使存在艾滋病病毒,结核病仍有可能被消灭。此外,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并未遭受像撒哈拉以南非洲那样广泛的艾滋病大流行,这些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越南、孟加拉国和菲律宾)的结核病流行没有得到控制,根本的原因不能归咎于艾滋病。
即便我们能找出所有当前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并阻止所有新的感染,只要还有近20亿人结核潜伏感染,结核病就永远无法被消灭? 确实,结核潜伏感染者众多、即那些感染了结核菌但目前没有表现出任何疾病迹象的人,这些人虽然无法直接测量,但在结核病高负担地区,免疫学检测能够发现30%-50%的成年人可能存在潜伏性结核感染,其中大多数人都未曾接受过结核病感染的治疗,而且从对艾滋病患者以及接受强效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人群的观察中得知,如果免疫系统以特定方式受到破坏,这种感染极有可能被重新激活(即患者会患上活动性结核病)。但是在结核病低负担地区的研究中了解到,在没有这些特定触发因素的情况下,过去(超过2-3年)获得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再激活率非常低。在这些环境中,这种低水平的再激活率并未导致结核病的传播流行,即便在未广泛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结核病高负担环境中,过去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再激活仅占所有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的很小(甚至可能非常小)比例。因此,这并不妨碍采取行动将结核病高负担环境转变为低负担环境,而且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在低负担环境中也可以防止其导致结核病社区传播的发生。
来源:结核那些事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