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早产率为10.6%,而我国是早产儿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早产率为6.9%,这些早产宝宝中,其中不乏母亲怀孕困难珍贵儿、试管婴儿、双胞胎或多胞胎等。为倡导人们更多关注早产儿的生存与发展,采取有效行动,降低早产导致的疾病与死亡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11月17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
这些提早来到人间的天使都非常脆弱,他们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都比别的宝宝要弱。但是家长们也无需过于焦虑,通过精心救治呵护,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给予“迷你宝宝”更多的爱和照顾,天使们也会健康长大,赶上其他宝宝的成长脚步。
本期,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推出“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邀请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何华云为大家带来早产儿护理宝典。
何华云,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
中华护理学会危重症专科护士、儿童危重症专科护士、PICC专科护士。重庆市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围产护理学组副组长,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护理联盟新生儿专科(NICU)副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学会护理分会新生儿护理学组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科普传播学组委员。
首先,大家要先明确什么是早产儿?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37周的新生儿。按照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的不同,可以做以下细分类别:
按出生胎龄分:轻型或晚期早产儿,胎龄32~37周;极早产儿,胎龄28~31+6周;超早产儿胎龄<28周儿。
按出生体重分: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的婴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的婴儿的婴儿。
早产儿普遍存在孕周小、体重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容易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窒息、缺血、缺氧、黄疸、颅内出血、感染、高血糖/低血糖等,后期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贫血等慢性疾病。因此需要家长特别的关爱和照顾。
早产儿因发育不成熟,大多数曾经住院治疗,当宝宝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院回家时,家长们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进行居家护理。何云华建议,可从以下八个方面为宝宝提供精心护理。
注意保暖:早产儿房间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衣服包被厚薄适度,使宝宝的体温维持在36-37℃。
舒适的睡眠:控制环境的光线、减少噪声刺激。为宝宝提供正确、舒适的体位、合理安排操作和护理,避免过多的打扰。
日常观察:观察宝宝的吃奶、体温、面色、反应、呼吸、脉搏、大小便等情况。
预防感染:做好手卫生,感染者不能接触宝宝,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以防交叉感染。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精心喂养:坚持母乳喂养,必要时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剂”增进宝宝追赶生长。
新生儿抚触:照护者有技巧的对宝宝进行爱抚和触摸,可以使宝宝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全面促进生长发育。
居家治疗注意点:掌握家庭氧疗技术;宝宝使用的药物、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掌握急救技术:吐奶、呛奶、窒息的处理。
父母积极参与到宝宝的照顾,如抱扶、亲自喂奶,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形成较好的母婴依恋。
常规儿童保健重点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如体重、身长、头围,喂养情况,评估预防接种等,基本上能满足婴幼儿体检。
早产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独特的医疗问题,因此可能需要多学科共同管理。除了新生儿科/保健科医生和护士外,必要时需要在营养科、康复科、呼吸科、耳鼻喉、眼科等进行随访。
早产儿疾病筛查内容:新生儿疾病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听力筛查、其他筛查:包括但不限于婴儿髋关节发育筛查等。
除此之外,早产儿需要进行规范的随访,以监测宝宝的健康状况,具体随访事宜如下:
随访时间节点:6个月内每月监测,7~12个月每两个月1 次,1~2岁每半年1次,3~6岁期间每年随访1次,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随访频度。
建议1 岁以内的随访应至少达到6次,在2岁以内的整个追赶式生长阶段达到10次,且至少包括1次全面的神经精神发育评估。
随访评估内容:
1.一般评估:初步评估、生理状况、皮肤、喂养、视听、胆红素测定;
2.生长发育:监测体重、身长、头围;
3.神经行为运动测评:NBNA、DQ、TIMP、GMs、肌力、肌张力、姿势、关节活动度、运动模式、认知、语言、行为、情绪、社交、家庭照护能力。
何华云提示,肺炎是居家早产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早产儿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
1.一般情况:吃奶欠佳,精神反应差。
2.呼吸增快:最常见,一般大于60次/分。
3.青紫:是缺氧的表现。
4.口吐泡沫:泡沫主要来源于气道内分泌物。
5.咳嗽:生后感染性肺炎可表现为吃奶时呛咳,单声咳及短暂的咳嗽。
6.发热:大部分早生儿肺炎不发热,即使发热体温也多为低热,持续时间约2~3天,重症患儿有时表现为体温不升。
7.其他症状:有些患儿还可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1)尽可能清除口鼻内的奶液,保持婴儿呼吸通畅;
(2)体位引流:将新生儿俯卧在抢救者腿上,上身前倾45-60℃,有利于奶液倒空流出;
(3)刺激:拍打背部或脚底板。
(1)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
(2)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面色发绀;
(3)吃奶骤减,脸色蜡黄,哭声很弱;
(4)突然发生腹胀;
(5)发生痉挛、抽搐。
有爱有未来!希望在专业人员和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照护下,我们的早产儿不但能顽强地活下来,而且能活得更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