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飞机的北塔 于 2024-11-13 11:39 编辑
青少年教育学家卢勤讲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写封信”的少年写作比赛上,不少学生对家长做出了这样的“控诉”:
“我妈妈是“手机控”,回家只会抱着手机看,完全不理我,我的妈妈变成手机妈妈了,希望联合国帮着想想办法,把妈妈还给我!”
这是一段充满童真,但又深刻反映了现实的对话。家长常常因为疲于工作、苦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应为21.2小时/周。你们达到这个及格线了吗?
如果没有达到,或者只是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我们该如何通过高质量沟通,拉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呢?
1.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很重要,是可以信赖、依靠、可托付一切的人。
父亲是力量的象征,勇敢、果断、眼界开阔,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亲一旦缺席,孩子容易出现担惊受怕、多愁善感,他们缺少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
《穷爸爸富爸爸》书中写道: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沟通可以帮助孩子迅速了解父母的想法、观念。比如:
“宝贝,端杯水给妈妈喝吧,妈妈刚下班,有点累了。”
孩子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信息:妈妈上班很辛苦、我可以通过倒水主动帮助妈妈缓解劳累、爸爸很爱妈妈、我也很爱妈妈......
2.孩子每个时期都有其心理需求
婴儿期:建立安全感。
在这个阶段,婴儿孤独且弱小,对妈妈的依赖性大,如果妈妈给婴儿足够的陪伴,及时满足婴儿的依赖性需求,婴儿就会形成稳固的依恋,建立内心的安全感。
儿童期:促进发展孩子的独立性。
儿童期的孩子开始主动尝试做事,但有时会与父母的规则相矛盾,此时如果父母给予孩子有效沟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恰当引导孩子,会为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青少年时期: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这个时期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常会挣扎于自我认同感之中。如果父母跟孩子及时沟通,帮助孩子认清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孩子就能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认同感。
2.家长该采取何种措施?
专注倾听孩子的倾诉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认知水平、情绪情感都处于蓬勃发展期,是培养自我认同感的关键阶段。
此时,家长对孩子提问或分享的不恰当反应,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所以当孩子向我们倾诉时,我们可以放下手机,注视着孩子,专心地听孩子讲完,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重视他讲的话的,自己是值得受重视的。
我们可以说:
“宝贝,妈妈最爱听你分享日常的事情了。”
“宝贝,妈妈虽然很想听你的分享,但是手头上的工作很忙,妈妈需要先处理一下,你先回房间等妈妈,1个小时后,妈妈带你去看电影好不好。”
感同身受地体验孩子表达的情感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孩很高兴地与父亲分享他爱踢球这件事情,父亲听后不假思索鼓励孩子道:“踢足球这个爱好很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踢好球。”
听完这句话,孩子的满腔热血就被憋了回去,他感到愤怒又无从发泄,因为父亲没有说错什么,他只是在按大人的思维进行思考。
一件事物,父亲看见的是功利性,但对孩子而言,踢球就是能给他快乐,给他带来运动大汗淋漓的快感,生命流淌的动感,而不是因为能强身健体。
因此,当我们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孩子的爱好时,这段陪伴对孩子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我们用心感受孩子的想法,以孩子的世界观和他交流。如:
“你喜欢踢足球呀,如果踢足球可以让你感到快乐,爸爸第一个支持你!”
“爸爸当年也很喜欢运动,每次运动完都觉得痛快,你也是吗?”
加倍信任孩子
信任,如同一缕阳光,它能照亮孩子内心的世界,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与力量。
作为家长,加倍信任孩子,无疑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教育方式。
信任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在孩子面临挑战或困难时,信任可以使他们更有勇气去应对和解决问题。
家长信任孩子,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在信任的滋养下,孩子会更加乐观,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如2019年上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讲述了马飞的教导主任说他“缺根弦”、“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一路上始终有人讽刺他、嘲笑他,而他爸爸选择无条件信任马飞,真诚地告诉马飞:
“孩子,你会是这个学校最出色的孩子。”
马飞爸爸始终传递给孩子的是:爸爸信任你。马飞最终逆袭成为一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使用PEERE法则,唤醒陪伴力
P暂停 做出反应前,先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
E参与 参与到孩子难过的心情中去。表达出你能够感受到孩子的伤心:“妈妈知道你很伤心”,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
E鼓励 鼓励孩子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重新尝试。你可以说:“你刚才很勇敢了,现在我们去问问那边的小姐姐吧?或者我们可以去其他地方玩儿?”
R反馈 无论孩子的再次尝试是否成功,进行复盘。孩子失败了,你可以说:“其实妈妈小时候也会被拒绝,但是和谁玩都是大家自己决定的,就像有的时候你也不太喜欢和明明一起玩。”孩子成功了,可以说:妈妈很高兴因为你很勇敢,下一次你可以更加主动地邀请别人一起玩。
E衍生 可以根据这次经历,给孩子讲更加深刻的东西。比如问孩子,“如果下一次有一个小弟弟想和你一起玩,你会怎么做?这么做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下一次如果你想拒绝别人,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可以利用PEERE工具,帮孩子衍生出更多的思维角度,同时唤醒父母的陪伴力,更关注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真诚的陪伴,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